常勝投資心法
[前言]
有一次聚會聊天,聽到朋友們不約而同地說,覺得投資要賺錢好難,我就驚訝的打趣說,我覺得要賠錢好難XD
聚會回家後,仔細想想,其實這幾年下來,投資的期間也不是沒有遇過帳面損失,不會賠到錢的原因,不外乎就是因為買得夠低、握得夠長,配合對投資標的和底層邏輯的了解,所以只有賺多賺少的問題,很難碰到真的賠錢的狀況。
投資絕對不是只有買跟賣。歸結自己的投資經驗,我發現要能在市場中創造長期穩定的獲利,除了勤於吸收各樣相關的知識,擁有健全的投資心法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。
這邊提出幾個我回顧自己的投資經歷,幫助我很多的常勝心法。建立這些基本信念,相信你也會發現投資要賠錢是一件很難的事。
[常勝投資心法]
一、先想到最壞的狀況
有在銀行工作的朋友說,他們最常碰到還不出欠款的,通常都是借錢投資失利的人,我想這就是一般人在投資時最常犯的錯誤。投資最忌諱的就是一頭熱,一心想著這筆錢凹下去能賺多少?卻沒有意識到,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,而且通常報酬和風險是相對的。財不入急門,投資前反而應該先想想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自己有沒有能力負擔?事先做好資金控管、研究投資標的可能面臨的最大回撤幅度是多少?如果投入的錢暫時套牢,卡在市場中,息收能否支應正常生活不受影響?
二、對標的有清楚的了解
很多人在把辛苦賺來的錢投入市場時,對於所投資的公司或標的根本一知半解,只想著可能的獲利,連資金運作的底層邏輯都不懂。遇到虧損時自然會恐懼;獲利時也抱不住,提早下車,和財富失之交臂。
其實,就算是研究透徹也不見得可以保證獲利,何況是什麼都搞不清楚就投錢,就像是閉著眼睛跟別人打架,不被打爆才怪。
因此,如果是投資ETF,一定要把所追蹤的指數規則搞清楚;投資公司,一定要對公司的獲利模式、財報、產業動態…等資訊瞭若指掌。
三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
長期投資並非不能賣,就像農夫種稻,該收割的時候還是要收割。就算不想做得太極端,適度的調整也是好事。一面可以訓練自己對市場行情的判斷能力,一面能藉由調整資產配置比例,適度地落帶為安,預備下次機會的到來。
有經驗的投資人都知道,短期內的漲跌很難猜測,但長期的趨勢較不易改變。只有做好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,心情才不會隨著短期的波動上上下下,也較能補捉到一整個大波段的行情。
四、秉持利己利人的原則
資本市場的初衷,是要幫助企業籌措必要的資金,用於支持營運、研發新技術、擴大規模服務更多的人群;同時,讓大眾也能分享企業獲利的果實,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。
若是能秉持著這樣的初心,投資時就不會老是只想著買低賣高、頻繁交易,而是學會善用手中的資源,做有益於社會的事。
五、擁有自己的看法和策略
面對瞬息萬變的投資市場,擁有自己的觀點是很重要的。人云亦云、照抄別人的想法,就算因而賺到錢也不值得高興。因為事過境遷,你還是一無所知。相反的,若是每次交易都能學到寶貴的經驗,即便暫時失利,長期下來一定可以練就一身好本領。
當然,有了看法之後,還要能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,擬出最有可能達成投資成果的策略,才能一步步向著理想的財務目標靠近。
六、輸得起才進場
輸得起包括經濟上承受得起賠錢的風險,不會因為過度投資,造成生活上的窘迫;也包含看錯方向時,是否能保持健康的心態,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起全責。
仔細觀察世界上成功的投資大師和專家,可以發現一個共通點,就是即便他們都有自己對行情的看法,卻不會把話說死。我想就是因為他們都知道,市場是由所有人共同組成的,各種預測不過是或然率的推估。只有讓自己預備好,能面對變化莫測的市場風雲,而非執著於預測股價的漲跌,才是正確的投資態度。
〖結語〗
在這個時代,現金就如同負利率的債券、定存相當於本益比近百倍的股票,妥善的投資具有生產力的資產,是對自身財務負責任的表現。若是能夠先想到最壞的狀況、對標的有清楚的了解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、秉持利己利人的原則、擁有自己的看法和策略、輸得起才進場,相信你也想賠錢都很難。
–
相關連結-
ETF最大回撤幅度查詢:
https://www.macromicro.me/etf/tw/screener
No Comments